中美科技戰:電子產業未來十年展望

自 2017 年以來,中美兩國的科技戰持續衝擊全球電子產業。關稅、出口管制和技術霸權之爭,重塑了產業鏈,也帶來了巨大不確定性。儘管競爭激烈,甚至整個產業可能在 2035 年之前四分五裂,但兩國間仍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相互依賴的關係根深蒂固。

全球電子貿易重構

自 2017 年以來,中美科技戰透過關稅、出口管制、市場准入限制等手段不斷升級,力圖主導未來的半導體、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。這場較量已致使中國對美出口損失近 1500 億美元,並迫使美國調整貿易策略,增加從墨西哥、台灣和越南等地的進口。

 

根深蒂固的相互依賴

縱然關係緊繃,中美兩國間的經濟合作依然不可或缺。美國出口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中,仍有近三成銷往中國。同時,美國從越南、台灣和墨西哥進口的電子產品,也包含大量中國零組件。這充分說明,中國作為供應商和消費市場,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依然舉足輕重。

 

美國企業的兩難抉擇

對美國企業而言,與中國的貿易戰帶來了嚴峻挑戰。雖然面臨去中國化壓力,但中國仍是其關鍵交易夥伴。過去十年,美國企業佔據了全球電子產業 54% 的利潤,若計入日韓台企業,這一比例高達 88%。反觀中國企業,儘管銷售額增長迅速,技術進步顯著,但僅佔據 7% 的全球利潤,在戰略性半導體領域仍與領先企業存在較大差距。

>閱讀ICT行業風險評估

 

2035 年:產業碎片化加劇?

電子產業週期漫長,現有國際產業鏈的變革將在未來十年進一步深化。

未來全球電子產業可能出現多種局面,包括“技術停滯”和“技術分叉”。最極端的情況是,中美競爭加劇,疊加顛覆性技術湧現,導致全球供應鏈徹底斷裂,形成以美國及其盟友為一方、以中國為另一方的兩個獨立生態系統,迫使各國企業選邊站隊。產業碎片化將加劇貿易複雜性,限制市場准入,並使競爭更加難以預測。

 

風險與成本攀升

電子企業及相關國家必須為未來十年的風險做好準備。供應鏈中斷、市場准入受限、標準分歧以及地緣政治壓力,都將加劇行業的不確定性。在一個本身就具有週期性波動的行業中,這種動盪又會推高成本。為應對挑戰,企業需多元化供應鏈,強化區域決策能力,提升風險管理和合規水準,才能在日益碎片化的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。

更多詳細內容?

> 下載完整英文報告

> 下載新聞稿

作者和專家

深入進行全面的全國風險評估